【通航】我国将放开10个千米下低空空域


“中国低空空域今年开放”,这条消息从年初开始一直“只听楼梯响,不见人下来”,到年底,终于等来了确切消息,昨天闭幕的全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工作会议上提出,改革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,要以促进通航产业发展和满足社会公众需求为目标,完善法规制度,最大限度盘活低空空域资源,促进通用航空产业快速健康发展。会议确定真高一千米以下空域实行分类管理有序放开。

  由国务院、中央军委空中交通管制委员会(以下简称“国家空管委”)组织召开的全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工作会议,昨天在北京闭幕。我国目前正在沈阳、广州飞行管制区,海南岛,长春、广州、唐山、西安、青岛、杭州、宁波、昆明、重庆飞行管制分区进行真高1000米以下空域管理改革试点,力争2015年在全国推开,标志着我国低空空域资源管理由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。

  据悉,这意味我国自明年将开放低空管制,允许私人飞机使用1000米以下空域,不必得到军方的批准。民航总局此前曾表示,这意味着到2035年,中国需要培养约50万名民航飞行员才能满足市场需要,而现在中国民航飞行员仅有几千名。

  分析认为,市场对中国低空空域开放一直抱有较大预期,且从未来改革的趋势来看,发展通用航空已成为管理层的共识。若未来全面推开低空空域管理改革,将加速推进通用航空产业发展,并带动通航制造、空管、运营、维修、培训等各环节发展,相关产业链公司也有望直接受益。

  自2010年8月国务院、中央军委印发《关于深化我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意见》,拉开充分开发低空资源、促进通航发展的序幕以来,空管系统综合各类航空用户需求,充分考虑地域因素和通航飞行特点,划设122个管制空域、63个监视区域、69个报告区域和12条低空目视航线进行低空空域分类管理,不断深化改革试点,并明确了通信要求、飞行类型和责任义务,初步探索形成一整套新的低空空域管理模式和制度机制。在改革政策引领带动下,近年来我国通用航空快速发展,飞行量年增长率均在两位数以上,截至去年底,通航企业达到189家,各型通航飞机1654架,建设国家级航空产业基地10个、地方航空产业园26个,通航已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。

为使通航顺畅安全,试点地区实行通航飞行活动归口管理,畅通报批渠道、优化报批环节、缩短报批时间,有效解决了过去通航用户尤其是私人用户申报计划找不到门、摸不着路等问题,避免了多头报批,降低了协调难度,提高了运行效率。

  低空改革涉及范围广、安全责任大,亟待依法施管。据会议透露,航空法已列入国家立法计划,力争明年进入立法程序,《通用航空飞行管制条例》《空域使用管理条例》等法规的修订制定,也取得实质性进展。此外,本次会议还讨论了《低空空域使用管理规定》《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规定》《通航空管信息服务站系统建设和管理规定》《目视飞行航空地图管理规定》等法规草案。